宇宙中有正粒子、有反粒子。哲學上有 thesis、有 antithesis. 有牛市就有熊市,有革命政權就有反革命份子。穩定狀態正反並存,互相敵視,也互相依賴。存在的價值,往往需要死敵來認證。
因此「正反->合」的辯證,不能只停在「合」;因為合不是穩定狀態。合必須催生與它對峙的「反」,才能成為穩定存在的「正」,否則就僅是個暫態、會自然萎縮。
讓我進一步剖析「正反->合->正反」的 life cycle:
起先,正反對峙既成,進入超穩定狀態。這時中間地帶是真空的、沒有生人的,毫無第三勢力的空間。經過一段頗長的時間,正反陣營內部出現裂痕,有人出走,另立山頭但不能持久、旋即如泡沫消失。這些貌似第三勢力的泡沫伴隨者外部因素引發的小小危機,會此起彼落一陣子。終於,外部因素引發的危機超過了現有結構的處理能力,使得人民對現有的正反陣營開始失去信任;「民無信不立」,這時第三勢力才遇到真正的機會,但也面臨真正的挑戰。
挑戰一、帶頭大哥的勇氣
總有無數葉公好龍的傢伙,平日感歎生不逢時,一旦歷史的浪頭真的興起,又臨陣退縮。第三勢力不能靠這些嘴砲酸民,必須有敢於投入身家一搏的人來帶頭。
挑戰二、創造新的對抗軸線的智慧
第三勢力初生,一方面忙於吸收整併盟友,一方面忙於擺脫舊勢力的拉扯,往往陷入泥沼,日久之後不免被人譏評為與舊勢力並無二致。然後第三勢力就像陷入流沙一樣,沒頂了。第三勢力必須創造新的對抗軸線,催生新的反派,才能把舊的正反勢力一併掃入歷史。這點非常不容易,簡直強人所難;然而這往往是第三勢力的成敗關鍵。
比如,第三勢力不能僅怯生生的說:”我們希望給人民另外一個選擇“;這種 me too 說法是失敗主義。第三勢力要幫助人民看到危機,把「選擇」轉變成「必要的決定」。第三勢力要不留情地總結舊結構之腐敗落伍之無可救藥,讓人民覺得與舊勢力繼續為伍是可恥的、留在舊結構是沒有希望的。
挑戰三、改變群眾所承擔的成本
群眾成長於舊的穩定狀態。舊的穩定狀態雖鬆動了,卻曾是安全感的來源;雞肋雖無味,總比空無一物好;這雞肋就是群眾加入第三勢力的成本。群眾盲目,但替自己算賬卻挺精明,因此第三勢力得讓群眾覺得這筆賬有賺。
政治成本有兩類:一是雞肋成本,如上所述;二是機會成本。第三勢力無法改變雞肋成本,唯一的方法是擴大機會成本,讓機會成本大於雞肋成本。
一般人如果活在超穩定時代,最好乖乖當個良民;受不了,就逃走、另尋新天地。活在泡沫時代,可觀望、趁機套利,但千萬別把身家投入泡沫。但如果活在危機時代,就不一定能繼續打安全牌;他評估風險承受風險規避風險的能力會受到很大的挑戰。對於喜歡在中間地帶遊走的人民,第三勢力要提醒他們認清時機。在危機時代,人民可以繼續觀望,直到舊的穩態被巨大危機摧毀,然後進入黑暗動盪時期;很不幸,這是歷史上經常出現的戲碼。或者,人民可以在舊的穩態全面崩潰之前,選擇加入新的軸線。成功的例子雖少,但確有,如明治維新(近代最偉大的轉型案例)。
謹慎的歷史讀者可能會提醒我:所謂新的軸線也有可能是新的邪惡力量的興起。我同意有此可能。但歷史設下一盤賭局的時候,當局者必須選擇。
Wednesday, August 7, 2019
Tuesday, July 30, 2019
《三體隨想:面壁人》
他愛上自己記憶裡的人物,將要發瘋,因此約了與羅輯見面。羅輯仍端坐在那裡,在空蕩蕩的白色空間中,像「海灘上一隻孤獨的鐵錨,... ,以不可思議的堅定等待著一艘永不歸航的船」。
他在羅輯背後坐下。「因為宇宙不是童話」,他的思緒碰到羅輯面壁半世紀的那堵白牆,反復彈回來的只有這句。
然而羅輯卻是用唯心的一則童話,對抗智子所代表的無遠弗屆無孔不入的唯物力量。羅輯曾經愛上自己虛構的人物,沒有發瘋,因此成為唯一能與三體世界對峙的面壁人。
白牆上出現淡淡的線條,彷彿是二維空間上的風掀起的波浪,又像是無色的一張 Pollock. 經過三十六個春秋的交纏,影像聚了又散,他流下了眼淚。這時羅輯回過頭來,眸子從濃密綿長的白鬚白髮中射來一點星芒。他懂了,原來羅輯仍在寫他的童話。
他在羅輯背後坐下。「因為宇宙不是童話」,他的思緒碰到羅輯面壁半世紀的那堵白牆,反復彈回來的只有這句。
然而羅輯卻是用唯心的一則童話,對抗智子所代表的無遠弗屆無孔不入的唯物力量。羅輯曾經愛上自己虛構的人物,沒有發瘋,因此成為唯一能與三體世界對峙的面壁人。
白牆上出現淡淡的線條,彷彿是二維空間上的風掀起的波浪,又像是無色的一張 Pollock. 經過三十六個春秋的交纏,影像聚了又散,他流下了眼淚。這時羅輯回過頭來,眸子從濃密綿長的白鬚白髮中射來一點星芒。他懂了,原來羅輯仍在寫他的童話。
Tuesday, July 16, 2019
風露集 (7/16/2019) 人道主義者,統計學家,庶民
人道主義者看到統計數字有時會憤怒;他們說,人不是統計數字,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是寶貴的,生命的價值不可以量化。我同意人道主義者的觀點。我從前經過幾次裁員,體會到在面臨失業壓力的時候,所謂失業率(一種統計數字)對個人是沒有意義的,因為一個人或者就業、或者失業,是0或1的二元情境,要自己承擔壓力及後果。每個人一生會單獨面對許多種二元情境,因此往往不認為統計數字與他此時此刻的苦樂狀態有何關係。
統計學家則說,我們只能夠用綜合的抽象的概念來了解複雜的情況,因為有限的人腦只能透過簡化來了解複雜。我也同意統計學家的看法。統計數字代表大量的個別二元情境的綜合效應,因此適合用來分析社會現狀、預測趨勢、協助決策。分析問題要根據問題的性質選擇適當的尺度(scale);如同你不能根據量子力學來做橋樑設計或做天氣預報,你也不能根據一個人的工作選擇來分析就業市場。
然而一般庶民遠比人道主義者或統計學家靈活。若統計數字有助於他們在二元情境中做決定(比如,哪裡工作機會多,哪裡買房子地段好,看哪個醫生,等等),統計數字就成為最好的朋友;你會聽到他們對統計數字琅琅上口、引用自己未必懂得的概念(如誤差範圍)。倘若他們發現自己陷於不利的二元情境,有些庶民就會採取人道主義者的觀點、把自己形容為大環境的受害者、把統計學家斥罵為勾結壓迫階級的冷血「菁英」。
所以真正的人道主義者遠比一般庶民潦倒,因為他使用道德觀念做經濟決定,但是庶民使用生存的直覺做決定。嚴謹的統計學家則遠比一般庶民沉默,因為他執著於從海量數據中發現有意義的圖像,但庶民們卻自由地大聲詮釋統計數字、組成熱鬧的「江湖術士共同體」熱鬧地生活。
統計學家則說,我們只能夠用綜合的抽象的概念來了解複雜的情況,因為有限的人腦只能透過簡化來了解複雜。我也同意統計學家的看法。統計數字代表大量的個別二元情境的綜合效應,因此適合用來分析社會現狀、預測趨勢、協助決策。分析問題要根據問題的性質選擇適當的尺度(scale);如同你不能根據量子力學來做橋樑設計或做天氣預報,你也不能根據一個人的工作選擇來分析就業市場。
然而一般庶民遠比人道主義者或統計學家靈活。若統計數字有助於他們在二元情境中做決定(比如,哪裡工作機會多,哪裡買房子地段好,看哪個醫生,等等),統計數字就成為最好的朋友;你會聽到他們對統計數字琅琅上口、引用自己未必懂得的概念(如誤差範圍)。倘若他們發現自己陷於不利的二元情境,有些庶民就會採取人道主義者的觀點、把自己形容為大環境的受害者、把統計學家斥罵為勾結壓迫階級的冷血「菁英」。
所以真正的人道主義者遠比一般庶民潦倒,因為他使用道德觀念做經濟決定,但是庶民使用生存的直覺做決定。嚴謹的統計學家則遠比一般庶民沉默,因為他執著於從海量數據中發現有意義的圖像,但庶民們卻自由地大聲詮釋統計數字、組成熱鬧的「江湖術士共同體」熱鬧地生活。
Wednesday, April 17, 2019
風露集 (4/16/2019) - 冷人政治
我瀏覽過少許曾國藩語錄,有一段印象頗深:
「多躁者必無沈毅之識,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,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,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,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。」
人的性情,有熱與冷的兩端,有急躁與沉靜的兩端。我的性情偏向熱與躁,因此非常崇拜有「沈毅之識」的人。
熱性的人不宜從政,若不幸從政,則較適合做地方官。地方官本應親民,好動一點無妨;不小心失言失策,影響也不大。熱性的人容易虎頭蛇尾,或急躁壞事,但通常幹不出大壞事。
冷近於忍,冷性的人不會一見風吹草動就心旌搖晃,因此較宜從政,且較適合在中央政府做官。冷的好官,制法定策,忍得一家哭以免一路哭。但冷近於殘,冷殘之人若握大權,往往善類不存、生民塗炭。冷性之人通常不太出手幹事,但可能幹大壞事。
國之大政,還是交給冷人比較妥當。民主政治的任期與權力制衡可以限制其殘酷面的影響程度。曾國藩又說,「居高位者,以知人曉事二者為職」;因此從冷人堆裡頭挑個知人曉事的,就錯不到哪去。
那麼,如何判斷誰知人曉事呢?這確是難題。但一般選民不是這麼思考的,所以說了半天,竟歸結到一個假問題。因此所謂民主政治,也不過「來是空言去絕蹤」,一切都是命。
「多躁者必無沈毅之識,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,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,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,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。」
人的性情,有熱與冷的兩端,有急躁與沉靜的兩端。我的性情偏向熱與躁,因此非常崇拜有「沈毅之識」的人。
熱性的人不宜從政,若不幸從政,則較適合做地方官。地方官本應親民,好動一點無妨;不小心失言失策,影響也不大。熱性的人容易虎頭蛇尾,或急躁壞事,但通常幹不出大壞事。
冷近於忍,冷性的人不會一見風吹草動就心旌搖晃,因此較宜從政,且較適合在中央政府做官。冷的好官,制法定策,忍得一家哭以免一路哭。但冷近於殘,冷殘之人若握大權,往往善類不存、生民塗炭。冷性之人通常不太出手幹事,但可能幹大壞事。
國之大政,還是交給冷人比較妥當。民主政治的任期與權力制衡可以限制其殘酷面的影響程度。曾國藩又說,「居高位者,以知人曉事二者為職」;因此從冷人堆裡頭挑個知人曉事的,就錯不到哪去。
那麼,如何判斷誰知人曉事呢?這確是難題。但一般選民不是這麼思考的,所以說了半天,竟歸結到一個假問題。因此所謂民主政治,也不過「來是空言去絕蹤」,一切都是命。
Friday, April 5, 2019
風露集 (4/5/2019) - 誰是禽獸
這題材要寫得不帶政治煙硝才算及格。讓我試試。
誰是禽獸(一)
倚天屠龍記第六回,謝遜說道:「... 十三年來,我只和禽獸為伍,我相信禽獸,不相信人 ...」
謝遜不僅是武林高手,且觀察犀利,足可與現代的生物學家對話。信任的基礎建立在「信任對象的意圖或行為符合你的預期」,因此一旦你了解禽獸,牠們確實比較值得信任。且不說家禽家畜以及各種寵物,即使野獸的行為模式也頗可預測。
那麼,人與禽獸之別何在?人是這樣,你愈了解,愈測不準;你愈以為了解了人,他的背叛愈出乎意料。禽獸則是這樣,你愈了解牠,牠愈沒有秘密。
誰是禽獸(二)
率獸而食人,出自孟子梁惠王篇。
有一天,自認禮賢下士虛懷若谷的梁惠王對孟子說:「寡人敬請先生教誨」。孟子說:「請問大王,用木棒殺人,和用刀子殺人,有差別嗎?」梁惠王回答說:「沒差別」。孟子說:「再請問大王,用刀子殺人,和用政策殺人,有差別嗎?」梁惠王回答說:「沒差別」。
孟子於是開罵了:「統治者的廚房裡有肥美的肉,馬厩裡有肥壯的馬,可是老百姓面帶飢色,野地躺著餓死的人,這簡直就是統治者帶了一群野獸吃人!
野獸吃野獸,人們尚且厭惡:何況身為百姓的父母官,施行政策,竟然帶著野獸吃人?這樣的人憑什麼做官?」
孟子顯然認為戰國時代的統治者有如野獸。野獸是這樣,牠餓了就要吃,不顧被吃的獵物的感受。統治者是這樣,他唯利是圖,不顧別人肚子餓;他衣食足而不知榮辱,卻立了一個 XX 牌坊要人民勒緊褲袋守護 XX 價值。
(這篇煙硝味稍重,在及格邊緣)。
誰是禽獸(三)
「衣食足而知榮辱」,有道理,但道理不夠透徹。因為僅僅「足」是不夠的。
家庭經濟最重要是有「多出來的一筆錢」。有多出來的一筆錢,可以讓孩子多學點東西,上好一點的學校,可以旅遊,吃餐館,可以投資,可以多些底氣冒一點風險換個工作。就是說,多出來的一筆錢讓一個家庭能夠多承受經濟風險、進行某種投資(教育,財務,工作,見聞,體驗),以期待多一點報酬。
反之,若沒有多出來的一筆錢,家庭成員幾乎用所有時間在謀求溫飽,承受經濟風險的程度便極低,使得家庭發長的機會受到極大限制。
這是形成M型社會的主要機制。為何富者愈富,而貧者脫貧如此辛苦,關鍵就在是否有這多出來的一筆。
因此,衣食足或許可知榮辱,但經濟上層階級的所謂「榮辱之感」,絕非在溫飽線上辛苦的家庭有餘暇可以關心的。別搞錯,在溫飽線上辛苦的家庭往往更善良、更常發揮真誠的同情與高貴的品質。但他們的善良經常伴隨著無奈的淚水,經常遭受經濟上層階級的藐視。
也因此,任何促進普通家庭富足富有的公共政策都是極高的道德。而要求在溫飽線上辛苦的家庭去支持某種出於私心自我標榜的價值,則是無良之輩的惡毒欺詐貪婪,當革之而後快。
此事此論,不關禽獸。
誰是禽獸(一)
倚天屠龍記第六回,謝遜說道:「... 十三年來,我只和禽獸為伍,我相信禽獸,不相信人 ...」
謝遜不僅是武林高手,且觀察犀利,足可與現代的生物學家對話。信任的基礎建立在「信任對象的意圖或行為符合你的預期」,因此一旦你了解禽獸,牠們確實比較值得信任。且不說家禽家畜以及各種寵物,即使野獸的行為模式也頗可預測。
那麼,人與禽獸之別何在?人是這樣,你愈了解,愈測不準;你愈以為了解了人,他的背叛愈出乎意料。禽獸則是這樣,你愈了解牠,牠愈沒有秘密。
誰是禽獸(二)
率獸而食人,出自孟子梁惠王篇。
有一天,自認禮賢下士虛懷若谷的梁惠王對孟子說:「寡人敬請先生教誨」。孟子說:「請問大王,用木棒殺人,和用刀子殺人,有差別嗎?」梁惠王回答說:「沒差別」。孟子說:「再請問大王,用刀子殺人,和用政策殺人,有差別嗎?」梁惠王回答說:「沒差別」。
孟子於是開罵了:「統治者的廚房裡有肥美的肉,馬厩裡有肥壯的馬,可是老百姓面帶飢色,野地躺著餓死的人,這簡直就是統治者帶了一群野獸吃人!
野獸吃野獸,人們尚且厭惡:何況身為百姓的父母官,施行政策,竟然帶著野獸吃人?這樣的人憑什麼做官?」
孟子顯然認為戰國時代的統治者有如野獸。野獸是這樣,牠餓了就要吃,不顧被吃的獵物的感受。統治者是這樣,他唯利是圖,不顧別人肚子餓;他衣食足而不知榮辱,卻立了一個 XX 牌坊要人民勒緊褲袋守護 XX 價值。
(這篇煙硝味稍重,在及格邊緣)。
誰是禽獸(三)
「衣食足而知榮辱」,有道理,但道理不夠透徹。因為僅僅「足」是不夠的。
家庭經濟最重要是有「多出來的一筆錢」。有多出來的一筆錢,可以讓孩子多學點東西,上好一點的學校,可以旅遊,吃餐館,可以投資,可以多些底氣冒一點風險換個工作。就是說,多出來的一筆錢讓一個家庭能夠多承受經濟風險、進行某種投資(教育,財務,工作,見聞,體驗),以期待多一點報酬。
反之,若沒有多出來的一筆錢,家庭成員幾乎用所有時間在謀求溫飽,承受經濟風險的程度便極低,使得家庭發長的機會受到極大限制。
這是形成M型社會的主要機制。為何富者愈富,而貧者脫貧如此辛苦,關鍵就在是否有這多出來的一筆。
因此,衣食足或許可知榮辱,但經濟上層階級的所謂「榮辱之感」,絕非在溫飽線上辛苦的家庭有餘暇可以關心的。別搞錯,在溫飽線上辛苦的家庭往往更善良、更常發揮真誠的同情與高貴的品質。但他們的善良經常伴隨著無奈的淚水,經常遭受經濟上層階級的藐視。
也因此,任何促進普通家庭富足富有的公共政策都是極高的道德。而要求在溫飽線上辛苦的家庭去支持某種出於私心自我標榜的價值,則是無良之輩的惡毒欺詐貪婪,當革之而後快。
此事此論,不關禽獸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