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October 31, 2021

一本舊書,一本新書

剛買的兩本書寄來了;一本舊書,一本新書。
  1. The Singularity is Near, by Ray Kurzweil, 2005(在科技時代,算是舊書)。
  2. The Social Singularity, by Max Borders, 2018(不算最新的書)。

今年退休之後,離開了快節奏的職場,漸漸從長期的速食閲讀習慣中解脫出來。用電腦取得綫上資訊,雖便利,但容易分心,又傷眼傷肩膀傷脊椎(種種不再年輕的明顯徵候)。於是我漸漸把架上的舊書拿出重讀,發現有些以前掠眼即逝的篇章,跳躍出來與此時的我喜悅交會。我一次讀幾頁,恢復了在書頁上畫綫做記號的樂趣。慢慢地讀,有時這本有時那本,過程像是不同的約會不同的對話。不以讀完一本書為目的,因爲不再需要克服什麽、證明什麽 - 我純然享受心靈交會的樂趣、欣賞書中“朋友”點燃的智慧火光。

因此我又開始零零星星地買書,尤其是舊書、或半舊不新的書。

第一本舊書,作者 Ray Kurzweil 是自動化文字辨認 (OCR,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) 的先驅、企業家,也因此項發明致富。後來他致力於產業趨勢的預測,以摩爾定律為基礎,宣揚 The 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 (Cf. Kurzweil's 2001 essay). 大概十多年前吧,我家尚未搬到北加州灣區的時候,一個好朋友把這本書介紹給我。我很能認同作者的預測模型,但一直沒買書,因爲網路上的相關資訊太多了(也有 PDF),何況我自認已得其大旨。倒是買了他的另一本書,How to Create a Mind.

直到近來經常在定期的家庭Zoom聚會中,與住在東部的兒子討論經濟產業趨勢;他是數學人/金融人,我算是科技人,兩人看到的世界有時不太一樣,因此靈機一動便把這本趨勢大師的抗鼎之作介紹給他。我自己卻因此重新發現這本舊書禁得起時間考驗的價值,覺得有慢慢細讀的必要。所謂禁得起考驗的,往往不是書中結論,而是作者的思維過程帶來的啓發,能幫助我理解此時此刻的世界、以及世界將往何處去。

第二本半舊不新書,最近發現的,屬於奇點(singularity)思維這一類。剛剛翻了幾頁,看到 Tokenization, 眼前一亮。我最近又隱隱感覺到一個“三花聚頂”的大趨勢,由 metaverse, blockchain, tokenomics 分立天地人的關鍵位置;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我把趨勢的細節理解清楚。(前一個三花聚頂的大趨勢,由電腦、網路、演算法所催化,早已是人人皆知的吸金大法)。

當然我也重讀或重新涉獵一些非關科技經濟的舊書,其中最喜歡的是戰國策、鹽鐵論。大概是年輕時候太不懂理財太不識權謀吧,現在年紀大了,補償作用開始發酵。至於有用無用,我其實不太在乎,不過“開卷有益”這句老調的確禁得起重彈。

~微分思維~

No comments: